汪尔康

研究员

个人简介

汪尔康,1933年5月4日生于江苏,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所长。1952年上海沪江大学毕业。1959年在捷克获博士学位(导师诺贝尔奖获得者J. 海洛夫斯基院士),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日本分析化学学会荣誉会员。
发表论文900多篇,SCI收录800多篇,总引25000次。h指数 77。国际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100多次,在26个国家和地区作学术报告200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和省部级奖10项及吉林省首届科技进步特殊贡献奖,国际奖2项,发明专利40项。涉及分析化学,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分析。主编《21世纪的分析化学》(1999)和《生命分析化学》(2006)。在美、法、日和香港的5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九种国际化学杂志编委,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任“分析化学”主编。
汪尔康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多名,博士后13名。他本人多次获优秀导师称号。获选全球高引用研究者(2002-2012)。
来源:2015年5月27日汪先生供稿

所在学科

研究兴趣

☆ 表面电化学

☆ 生物膜化学和物理

☆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

☆ 电分析化学和微全分析电化学
获得奖励

☆ 生物分子识别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

☆ 纳米材料新功能的开发与应用

☆ 电化学发光及其毛细管电泳联用的分析方法研究

获得荣誉

更多☆ 2004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特殊贡献奖

更多☆ 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更多☆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产出概况

☆ 系统收录专注、编著 2

2021-02☆ 系统收录国内期刊论文 232
 分析化学(54)    化学学报(26)    科学通报(16)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6)    应用化学(13)   

☆ 系统收录SCI期刊论文 983
人才培养

☆ 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 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 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 博士后合作13人. 指导博士生118人. 指导硕士生77人.
代表论文

|01| "Fitting" Makes "Sensing" Simple: Label-Free Detec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Nucleic Acid Aptamers
ACCOUNTS CHEM RES, 2013, 46(2): 203-213.

|02| High-Yield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clusters Protected by DNA Monomers and DFT Prediction of their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ANGEW CHEM INT EDIT, 2013, 52(7): 2022-2026.

|03|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of DNA/Ag Nanoclusters Modulated by G-Quadruplex/Hemin Complex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ersatile Biosensors
J AM CHEM SOC, 2013, 135(7): 2403-2406.

|04| Functional Micro/Nanostructures: Simpl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in Sensors, Fuel Cells, and Gene Delivery
ACCOUNTS CHEM RES, 2011, 44(7): 491-500.

|05| Quantifying the Waddington landscape and biological paths for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P NATL ACAD SCI USA, 2011, 108(20): 8257-8262.

关注期刊

最新发表

|01| Template-assisted formation of atomically dispersed iron anchoring on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 matrix for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02| Aptasensors for Biomarker Detection
J ANAL CHEM+, 2022, 77(12): 1481-1496.

|03| Virtual Special Issue on 1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18th ISEAC) of the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J ELECTROANAL CHEM, 2022, 922: 116809.
数据扩展

个人用户、团队用户、其他用户
数据来自现有用户提供、各类网络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百度搜索百度知道百度百科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知网、工作及任职部门网站


团队负责


关注善思微信公众号

20230531104644628082